DR系统,即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。广义上指直接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暗盒转换为数字化图像的系统,由扫描控制器、影像监示器、电子暗盒系统控制器等组成。而狭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即DDR(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),通常指采用平板探测器的影像直接转换技术的数字放射摄影,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。
1、按照探测器类型可以将
数字X光机分为非晶硅平板DR(主流)、非晶硒平板DR和
CCD DR(主流)

2、按照机架结构可以将数字X光机分为悬吊型DR、UC臂型DR和U臂型DR;
CCD型DR比平板型DR更适合中国国情
目前能够大规模、高质量生产平板型DR探测器的厂家主要有TREXELL(西门子、泰雷兹、飞利浦合资)、瓦里安、三星、东芝等寥寥几家,技术垄断不言而喻。
与碘化铯非晶硅平板DR相比,CCD型DR从线对等技术角度来看,图像质量略差一筹。这是因为碘化铯非晶硅平板DR的成像是1:1对称的,没有光学传导的过程,信号衰减较少,而CCD型DR由于制造工艺的问题,必须采用光学系统来传导信号,信号衰减是客观存在的。如果需要达到和非晶硅平板DR相媲美的成像质量,必须要采用更高分辨率的CCD相机、更高感光度的超大口径光学镜头和更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,成本骤升。目前优质的CCD DR的材料成本实际上可能还会比平板型更高。
其实,平板探测器的材料成本实际上并不高,由于非晶硅光电管阵列和碘化铯都是自己生产,因此实际上成本只有十万元人民币左右,而卖给中国用户的价格高达五十万元人民币,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技术垄断。
综上可知,我国平板型DR研发技术和制造能力还较欧美发达国家有所差距,DR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是以性价比更高的CCD型为主。最主要在于,CCD型DR符合当前我国医疗改革,设备升级的大趋势。
国家统计信息中心数据显示,截至2014年2月底,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7.5万个,其中公立医院13392个,民营医院11432个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.6万个。其中能用得起平板型DR的医院多为三甲公立医院,而其他90多万的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正处于CR向DR的过度阶段,而CCD型DR技术已较为成熟,对大规模常规临床诊断而言,其图像质量、清晰度恰好满足了目前国内广大医疗机构对于数字X光影像拍摄的一般诊疗需求,
当前国内能够自主研发生产CCD探测器的厂家屈指可数,万东、美诺瓦、安健,其中仅有美诺瓦一家打出CCD探测器“终身质保”的售后政策,这不仅是对自身产品充分自信的表现,更重要的还是出于对客户医疗机构,对广大中国老百姓的健康负责。美诺瓦医疗自主研发的CCD型DR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:
从探测器来看,美诺瓦的CCD型DR具有高分辨率,高灵敏度,低放射剂量,大成像面积的特点,成像速度仅需3-5秒,最高分辨率可达4.2lp/mm,有效成像面积可达17"×17"。长期稳定性好,电子降噪,无需制冷, 不结雾不模糊。
从整机操作系统来看,美诺瓦的CCD型DR十分稳定,UC臂(或U臂)机架平稳可靠,美观大方;一键定位,电子触屏操作简易方便。
从DR工作站软件来看,美诺瓦的CCD型DR具有优异的双屏显示功能,新颖的CAD View功能,高效的集成控制功能和强大的图文报告功能。
近年来,我国已有不少医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医改探索,如体制上的合作、托管、兼并、医院集团等,再如设备上的更新、升级,如果能对这些经验措施加以结合,例如推进医疗改革数字化,加强医疗机构市场导向,鼓励民营及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数字化的医疗影像设备,如性价比极高的美诺瓦CCD型数字X光机,,让社会资本进入对接,可迅速扩大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,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,也能使广大医务人员真正发挥医改主力军的作用,缓解当前老百姓看病难,看病贵的难题,极大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社会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