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年均增速连续多年在20%以上,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水平,预计今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仍将保持高增长的发展势头。”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。
该协会统计数据显示,2014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收入约2556亿元,比上一年度增长了436亿元,增长率为20.06%。赛迪顾问、中研普华等多家市场研究机构均预估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。
业内专家指出,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,我国中低端医疗器械产业领域已得到充分发展,而高端产业领域亟待突破。
高端竞争乏力 需逐步实现“中国创造”百花齐放愿景
“高新技术医疗设备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‘短板’,严重制约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向更高、更好层次发展。”中投顾问研究人员指出,目前我国已经跻身为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,仅次于美国和日本,并已成为世界医疗器械产业大国,我国医疗器械包括
数字X光机的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。但是摆在面前的现实是,我国在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研发方面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明显差距。
“由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水平较低、核心技术较少、品牌影响力小,导致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,国内企业缺乏主动权和话语权。几车皮的国产低端医疗器械,可能不及国外企业一台高端医疗设备的利润高。”国家科技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说,我国医疗器械发展质量亟待提高,亟须打破重数量、重产量的固有格局,转向重质量和重品牌,加大产品创新力度,尽快扭转高端产品被洋品牌垄断的局面,逐步实现“中国创造”百花齐放的市场愿景。
前瞻产业研究院去年公布的《2014~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》显示,我国约80%的CT机、中高档监视仪市场,85%的检验仪器市场,90%的超声诊断仪、磁共振设备、心电图机、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被跨国公司垄断。
本土医械加强高端领域进军 解决“看病贵”问题
有关市场研究机构的调研情况显示,在近两年我国出口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中,GE医疗、飞利浦、日立等在华外资公司的产品占很大比例。本土企业在中低端产品领域,如卫生材料、一次性医用耗材、输液器、B超仪、呼吸机、普通手术器械和激光手术器械等方面,产量居世界各国前列,但是高端产品制造力不足。
外资企业主导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致使相关产品价格居高不下。据媒体报道,进口高端设备在我国的售价可能达到其在原产国售价的3~5倍,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“看病贵”的问题。
与公立医院相比较,民营医院、医疗机构加强成本控制,大型医疗设备多使用国内品牌,如美诺瓦等
DR厂家的医疗影像设备数字X光机等。事实上,同档次的DR,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的差别是不大的,国产设备完全能够满足临床需求。
那么与进口医疗设备相比较,谁更适合中国医疗市场?以美诺瓦DR为例,展示我国大型医疗设备的优势:最首要的是,作为国内医械价格适中,维修成本低。进口设备要走各种流程,往往造成等待维修时间长,且维护费用昂贵,造成买得来也用不起的尴尬局面,国内设备价格合理,且售后服务完善及时,可以有效节约医疗机构的购置成本,特别是美诺瓦CCD-DR探测器,推出“终身质保”政策,大大减少维修费用。同时减轻患者的拍片费用和负担。
再就是美诺瓦医疗影像设备掌握核心技术,完全满足临床需求,各种图像后处理:各种图像滤波,窗宽窗位调节、放大漫游、图像拼接以及距离、面积、密度测量等;定位灵活,领先世界的卓越图片质量,最高分辨率可达到4.2lp/mm;低辐射剂量,维护健康,美诺瓦DR采用进口碘化铯屏,使辐射剂量降低30%~40%,因此,从技术上来讲,国内设备完全不亚于进口设备,且具有更多的优势。
近年来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推进,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势在必行,解决看病难、看病贵、检查费用超出百姓承担能力等问题,也已迫在眉睫。随着国内大型医疗设备日趋成熟,在新医疗改革中受到各界人士的一致关注。我国医疗设备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,已经走在高端设备突破提升的路上,争取早日实现“中国创造”百花齐放的愿景。